难度系数怎么算,考试难度系数0.7是什么意思( 二 )



很好 6.5~8分

最好 8~10分

在比赛中,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的助跑(即走板、跑台)、起跳、空中动作和入水动作来评定分数 。 因此,运动员在比赛时助跑应平稳,起跳要果断有力,起跳角度要恰当,并具有一定高度;空中姿势优美,翻腾、转体快速;人水时身体与水面垂直,水花越小越好 。

5名裁判员评分:5名裁判员打出分数以后,先删去最高和最低的无效分,余下3名裁判员的分数之和乘以运动员所跳动作的难度系数,便得出该动作的实得分 。 例如5名裁判员的评分分别是 5、(5.5)、5、 5、(4.5)=15(总和)X 2.0(难度)=30(实得分) 。 (注:括号里的数字是删去的无效分 。 下同)

7名裁判员的评分:方法与5名裁判员评分方法相同,但7人裁判员算出的得分最后还应除以5,再乘以3 。 例如7名裁判员的评分分别是5、(5.5)、5、5、5、5、(4.5)=25(总和)x2.0(难度)=50+5x3=30(实得分) 。

比赛结束后,把所跳动作的实得分相加,便是该运动员的总分 。 总分最高者为优胜,如两人或两人以上总分相等,则名次相同 。 在设有全能项目的比赛中,将运动员跳板动作总分与跳台动作总分相加,就是全能总分 。
难度系数是怎么算的啊?代表什么 事先可以对试题的难度系数进行估计 。 但是一套试题的难度系数最终要考完以后再能知道 。 具体算法是用参加考试的人平均分除以试题的总分,或者用参加考试的人的总得分除以所有试卷的总分也一样 。
对一道题来说,也是这样,比如一道题是4分,共有100个人参加考试,其中30人做对了,得4分,50人半对,得2分,那么参考人共得30*4+50*2=220分,再除以总分400分,得到难度系数0.55
试卷分析难度系数和区分度怎样计算 1、高考试题或模拟题的难度系数计算起来还是很复杂的,一般有两种方法:
2、第一种方法:
难度系数反映试题的难易程度,即考生在一个试题或一份试卷中的失分程度 。 如满分150分的试题,考生平均得分108分,平均失分42分,则难度系数为42/150=0.28 。 难度系数的计算公式为:
L=1—X/W
其中,L为难度系数,X为样本平均得分,W为试卷总分(一般为100分或150分) 。

3、试卷区分度反映试题区分不同水平受试者的程度,即考出学生的不同水平,把优秀、一般、差三个层次的学生真正分别开 。 区分度高的考试,优秀、一般、差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比例,如果某一分数区间学生相对集中,高分太多或不及格太多的考试,区分度则低 。 如果把成绩从高往低排序,前50%的考生为高分组,后50%为低分组,其计算公式为:
D=2(XH—XL)/W
其中,D为区分度,XH为高分组平均分,XL为低分组平均分,W为试卷总分(一般为100分或150分) 。
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试题难度系数和区分度并没有直接联系,因为前者是反映样本总体的一个参数,后者是反映样本2个部分的参数 。

4、第二种方法:
事先可以对试题的难度系数进行估计 。 但是一套试题的难度系数最终要考完以后再能知道 。 具体算法是用参加考试的人平均分除以试题的总分,或者用参加考试的人的总得分除以所有试卷的总分也一样 。
对一道题来说,也是这样,比如一道题是4分,共有100个人参加考试,其中30人做对了,得4分,50人半对,得2分,那么参考人共得30×4+50×2=220分,再除以总分400分,得到难度系数0.55 。
“难度系数”也可以理解成“容易度系数” 。 一道10分的试题如果难度系数为0.5,可以理解为这道10分的试题平均得分为5分 。 “参考样题”中,将每一道样题的难度系数都公布了,样题是过去几年的高考试题,难度系数是北京高考后测量的结果,十分准确,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。 考生为什么要研究每道试题的难度系数?《考试说明》中明确表示:“试卷由容易题、中等试题、难题组成,并以中等试题为主,总体难度适当 。 ”一般来说高考试卷易中难试题的比例为2:6:2或3:5:2,过去的《考试说明》一直是这样表述的,现在的表述是“以中等试题为主”,但数据上,没有什么变化,中低档试题占八成,750分占600分 。 那么什么是中低档试题呢?一般来说难度系数在0.4-0.7的试题为中等试题,低于0.4的为难题,高于0.7的为容易题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