尤怡经方临证特点

尤怡是清代著名的经方家 , 晚年艺术精湛 , 治病多奇中 , 他不求闻达 , 隐姓埋名 , 隐居于花溪 , 写了许多的著作 , 包括《伤寒贯珠集》、《金匮要略心典》、《金匮翼》等 , 对后世中医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。
 
尤怡经方临证特点
1、以法类证、按证论治的辨证思想
尤怡在《伤寒贯珠集》中把太阳、阳明、少阳、太阴、少阴、厥阴六经病按正治法、权变法、斡旋法、救逆法、类病法、明辨法、杂治法、少阳刺法及少阴清法、下法、温法等分列 , 以便提要挚领 , 掌握各经病变及法治 。 如太阳、阳明、少阳各有正治法 , “审其脉之或缓或急 , 辨其证之有汗无汗” , 从而解之汗之 , 为太阳正治法;阳明经病有传变自受之不同 , 府病有宜下宜清宜温之各异 , 为阳明之正治法;用小柴胡汤一方和解表里 , 为少阳之正治法 。 太阳、少阳各有权变法 , 太阳篇内 , 以“人体气血有虚实之殊 , 藏府有阴阳之异” , 虽同为伤寒之候 , 不得竟从麻桂之法 , 而分别有小建中汤、炙甘草汤、大小青龙汤等 , 是为太阳权变法;少阳有汗下之禁 , 而和解却有兼汗下之法 , 如柴胡加桂枝汤、柴胡加芒硝汤、大柴胡汤、柴胡桂枝汤之类 , 是少阳的权变法 。
 
太阳还有斡旋、救逆、类病三法 , 若汗出不彻而传变他经及发黄、蓄血 , 或汗出过而并伤阳气 , 乃有更发汗及用真武汤、苓桂甘枣汤等 , 是为斡旋法;或当汗而反下 , 或既下而复汗 , 致有结胸、痞满、胁热下利诸变 , 乃用大小陷胸汤、诸泻心汤等 , 是为救逆法;至于太阳受邪 , 而见风温、温病、风湿、中湿、湿温、中暍、霍乱等诸证 , 形似伤寒 , 而治法迥异 , 是为类病法 。 阳明尚有明辨、杂治法 , 如经府相连 , 虚实交错 , 或可下或不可下 , 或可下而尚不能下 , 及不可大下 , 故有脉实、潮热、转失气、小便少等之异 , 以及外导润下之别 , 是为明辨法 。 如病变发黄蓄血诸证 , 非复阳明胃实及经邪留滞之可比拟 , 或散或下 , 当随证而异其治 , 是为杂治法 。
 
太阴病有经脏之分 , 故有解表温里及先里后表法 。 少阳厥阴 , 亦各有温清诸法 。 。 。 总之 , 是以治法为纲 , 证方为目 , 这种方法 , 尤怡自谓可令“千头万绪 , 总归一贯 , 比于百八轮珠 , 个个在手矣 。 ”尤怡认为:“振裘者必挈其领 , 整网者必提其纲 , 不知出此 , 而徒事区别 , 纵极清楚 , 亦何适于用哉?”所以于太阳、阳明、少阳、太阴、少阴、厥阴六经 , 每经皆分列纲目 。 这里的纲 , 就是治法;目 , 就是汤证及处方 。
【尤怡经方临证特点】
2、善用经方、灵活化裁的治疗特点
尤怡精研仲景 , 尊崇仲景 , 在临证中更是善于灵活应用仲景经方 , 出神入化 。 《静香楼医案》充分体现了尤怡善用经方灵活化裁的特点 。 该书共计收录200余案 , 大多为应用经方或化裁经方者 。 案中应用肾气丸、桂枝汤、理中汤、旋覆代赭汤、麦门冬汤、橘皮竹茹汤等方的案例颇多 。 其中有用原方者 , 如径用麻杏薏甘汤治肺气壅滞的肿胀喘息 , 八味丸治肾阳亏虚的阴缩、精出、汗泄 , 麦门冬汤治虚劳失音、胃弱便溏 。 然而更多的是化裁经方而不离古方之义的 , 如肾气丸方《医案》中广泛用于肿胀、中风、哮喘、咳嗽、痰饮、虚劳、遗精、黄疸、齿痛等病 。 如尤怡治咳喘“久咳喘不得卧 , 颧赤足冷 , 胸满上气 , 饥不能食 。 此肺实于上,肾虚于下 , 脾困于中之候也 。 然而实不可攻 , 始治其虚 , 中不可燥 , 始温其下 。 ”治疗用金匮肾气丸 , “两寸浮大 , 关尺沉小 , 气上而不下 , 喘咳多痰 。 ……宜以肾气丸 , 补而下之” 。 治肿胀 , “肿胀之病 , 而二便如常 , 肢冷气喘 。 是非行气逐水之法所能愈者矣 , 当用肾气丸 , 行阳化水” 。 治黄疸 , “面黑目黄 , 脉数而微 , 足寒至膝 , 皮肤爪甲不仁 。 其病深入少阴 , 而其邪则仍自酒湿得之及女劳也” , 方用肾气丸 。 治杂病、阴缩、精出、汗泄 , 认为是“真阳气弱 , 不荣于筋则阴缩 , 不固于里则精出 , 不卫于表则汗泄 。 此三者 , 每相因而见 , 其病在三阳之枢 , 非后世方可治 。 古方八味丸 , 专服久服 , 当有验也” 。 治痰饮 , “中年以来 , 内聚痰饮 , 交冬背冷喘嗽 , 必吐痰沫 , 胸脘始爽 。 年逾六旬 , 恶寒喜暖 , 阳分之虚 , 亦所应尔 。 ……肾气丸减肉桂 , 加北五味、沉香 。 ”

推荐阅读